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九D
Workshop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(IX) D 
開課學期
109-1 
授課對象
工學院  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康旻杰 
課號
BP7227 
課程識別碼
544 M0670 
班次
 
學分
4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6,7,8,9(13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公館101 
備註
(社子島文化景觀擬議)
總人數上限:8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1BP7227_shezi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臺北市政府的「生態社子島」開發計畫爭議不斷,即使都市計畫的主要計畫與細部計畫都已通過,但程序仍未完成公告。監察院對其計畫過程提出「糾正」,空間規劃設計專業者連署表達對市府開發的疑慮,審查細部計畫的委員曾光宗更對計畫內容提出強烈批判,直言『此計畫的爭議極大,需要省思的議題很多,其中除了最主要的公部門「專業知識偏狹」及呈現強烈的「排他性」,以及審議機制「不可逆」的迷思(前階段錯誤的決定必須繼續延續)等之外,此時我所關心的是,協助並提供市政府社子島都市計畫方案的專業者,其所扮演的角色與專業知識為何?』

同時,社子島開發計畫儼然成為撕裂在地聚落社會的導因,關心開發利益的促進會和維護居住生活權益的自救會,每每在各式審查會議及市府說明會上嚴重對峙,更不放過網路平台的相互攻訐。都市計畫委員在審查過程中因而提出質疑,為何名為解決地方環境問題的整體計畫,卻成為製造社會問題爭端的肇因?其中關鍵除了計畫手段採取全區區段徵收、凸顯多數居民將面對日後迫遷的集體焦慮外,夷平式的再開發模式全然漠視聚落與地景紋理、既存的聚落社會關係與產業鏈、乃至宗廟文化儀式祭典等,恰正反映了規劃「專業」的倫理問題,以及二階環評範疇界定理當擬定的「替代方案」評估未被提出的窘境。亦即,如果市府依環評法納入「生態社子島」以外的替選規劃提案,仔細進行田野訪調及家戶訪查,再落實整體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,而非草率以低投票率的iVoting決定單一開發計畫,或許不致落入被監察院糾正的結果。

於此前提,本實習課將透過社子島全島「文化景觀」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一之(七)》之提擬,繼而由文化景觀特定專用區的研議,提出可能的替代方案內容,作為後續相關細部計畫重擬的準備。社子島居民自救會已同意朝居民自行提報文化景觀的方向,盤點地方聚落文化與地景的資源,並思考以聚落為核心的小區規劃與建築整建方式。因而,實習課將與在地居民合作,進行必要的田野訪調與對話式規劃,且持續與環權會(環境權保障基金會)律師商討此階段所需面對的法律問題,務實掌握行動與倡議的真實環節。
 

課程目標
1. 實質參與進行中的都市計畫程序,並反思規劃設計造成的社會及空間衝擊
2. 由實作理解文化資產保存與都市計畫擬定的關係,學習提擬文化景觀流程及相關社會溝通的技術
3. 認識都市計畫的相關法律作用,及擬定過程中不同行政專業所依據的法源,並嘗試轉化專業知識以利居民理解
4. 轉譯都市計畫所應涵融的地方知識,將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延續、乃至地方與地景敘事的建構,反應於規劃設計的內容
 
課程要求
1. 參與田野訪調及居民訪談,蒐集二手文獻,依照文化景觀提報的框架,擬定相關內容
2. 參與居民及環權會討論,充分理解法源及都市計畫/區段徵收的法律程序,協助進行社會影響評估
3. 進行相關案例研究,以文化景觀提報內容為基礎,研擬規劃替代方案的可能
4. 建議參與實習課過程中相關的環評、都市計畫、區段徵收之審議或聽證,充分了解法令制度的作用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參考課程編輯之讀本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